新闻动态
中医学在内痔治疗中的微创表现——外治法(四)

2022/09/24

965

  枯痔法:枯痔法历史悠久,早在《周礼》疡医就有剐杀之剂(腐蚀剂)的应用,后发展为枯痔法、枯痔钉疗法。追溯起来,唐代已有萌芽,如《千金方》中就有:“用药导下部,疮内疮中,无疮内孔中”的记载。但根据文献记载,最早应用药物外敷枯痔,首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《五十二病方》中,“牡痔……先蠡之,弗能蠡……与地胆虫相半,和以傅之。”文中用地胆虫(即地胆,外用腐蚀药)等药物外敷牡痔的方法,类似后来的枯痔法。《外台秘要》有“以肥大枣一颗,削去赤皮,取水银掌中以唾研令极熟,涂枣襄上,内下部中差”的记载,可以说是最早用水银、白矾等枯痔剂以期痔枯萎或硬化的方法。宋·王怀隐《太平圣惠方》记载了将砒溶于黄蜡中,捻为条子,纳于“痔疮窍”之中的枯痔钉疗法。南宋《魏氏家藏方》详细记载了使用枯痔疗法的具体方法:“用蔑子涂在痔上,周遭令遍,日三上。须仔细看痔头颜色,只要色转焦黑,乃是恶毒之水,切勿它疑。至中夜更上药一遍,至来日依旧上药。’明·陈实功《外科正宗·痔疮论》记载枯痔散,“凡疗内痔者,先用通利药物荡涤脏腑……搽枯散,早午晚每日三次,次次温汤洗净搽药,轻者七日,重者十一日,其痔自然干硬……待痔落之后,换搽生肌散”;还记载了“三品一条枪(明矾、白砒、雄黄)”的配制法和使用方法,内容已相当完善。后世进一步发展完善此疗法,得到进一步的应用。


部分内容转载网络, 如有违规或侵权,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

医学科普,仅供参考(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)